
成乐扩容武侯先行段科研桥梁

成乐扩容武侯先行段科研桥梁桥面(未铺筑路面)
8月23日,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成渝公司投资、四川省公路设计院设计、四川路桥建设)的成乐扩容项目武侯先行段科研桥梁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该桥梁作为四川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低碳智能装配化组合桥梁建造关键技术研究”首次在城区内实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入城段大规模桥梁建设及新型结构桥梁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成乐扩容项目入城段建成通车按下“加速键”。
成乐扩容项目入城段全长25.4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为双向八车道,穿越成都市武侯区、双流区、新津区等城市建成区,沿线人口密集、环保要求高、施工条件复杂。为减少项目施工对沿线居民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入城段桥梁全部采用国际首创“密梁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耐候钢总用量超30万吨,为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耐候钢桥梁应用项目。相较于传统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案,该结构具有工业化建造水平高、现场作业量少、施工速度快、环境影响小、交通干扰少等特点,采用无模化施工,无需进行模板的安装和拆除等高风险作业,施工安全风险大幅降低,缩短工期近30%、减少混凝土用量约80万方、减少碳排放约16万吨。
此次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先行段科研桥梁桥宽42米,采用双向八车道整幅式盖梁方案,盖梁最长达54.7米、最高达4.05米、最重达122吨,施工难度较此前通车的密梁式型钢组合梁桥彭山青龙大桥试验桥大幅增加。为确保先行段科研桥梁施工顺利实施,项目团队充分研究该新型桥梁的结构特点,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方案,克服大节段钢结构运输吊装、城市杆管线多、施工组织复杂等困难,有效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先行段科研桥梁主体结构的顺利完工,为成乐扩容项目入城段后续桥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桥梁低碳、智能、装配化建造理念拓展了应用场景,提供了工程科技示范,是蜀道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大胆创新、向“新”求“质”,在桥梁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做出的新探索。
【延伸阅读】
成乐高速扩容项目是四川省大规模“四改八”经营性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项目全长136公里,途经成都、眉山、乐山三市,包含新建复线段、原路扩建段和乐山城区过境复线段三部分。目前已建成通车乐山至成雅高速青龙场段94.5公里(占项目建设总里程约69%),成雅高速青龙场至成都三环路川藏立交段正加快建设。成乐高速扩容项目是成都都市圈通往川南、攀西经济区,进而连接云南、贵州、重庆的重要通道,项目建成通车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成都都市圈高速路网布局,大大提升通道通行效率,增强成都平原城市群对川南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本项目钢结构采用数字化钢板料场系统、激光切割、激光面板清洗、模型全周期应用等高科技技术,配备H型钢、墩柱、钢箱自动化生产线,完成钢构件智能加工、自动焊接,助力钢结构高质量、高水平生产。此外,针对此桥型还研发了三维激光摊铺机、桥面波折板焊接机器人、墩柱-盖梁自动上下平台、智能吊具等一系列智能装备,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及安全。
【名词解释】
密梁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钢管、钢箱、H型钢、波折钢板等型钢与混凝土,共同组成的桥梁结构。类似“乐高模式”,将不同型钢积木式组拼在一起,构造简洁且标准、制造工序简化、加工工艺简单,解决了钢结构加工制造难题,有利于提升工厂化智能制造水平。
耐候钢桥梁:是一种采用耐候钢建造的桥梁。耐候钢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能够耐受大气腐蚀,通过自身服役过程中表面产生的致密稳定锈层实现“以锈防锈”,阻止了钢材锈蚀的持续发展,故耐候钢桥梁在设计使用年限内无需进行涂装维护即可达到长期防腐的目的,像为桥梁穿上了一件永不褪色的防护衣,避免了涂装施工粉尘和有机挥发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的伤害,既符合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又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美好家园。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