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起步比国际晚了约30年,但是近20年来,在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的背景下,我国跨海通道工程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成就,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连岛工程等一批主要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建成。
建设中的深中通道
2012年以前,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主要以桥梁集群工程为主。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国首批建设的外海跨海通道工程,创新了多项技术,带动了2500吨级以上大型浮吊等装备的研制,攻克了强潮海域桥梁建设难题,开创了中国外海超长桥梁建设理论和实践先河;舟山连岛工程因地制宜地采用大跨径桥梁跨越海域,并针对结构性防台减灾等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实践,推动了我国大跨径跨海桥梁技术进步;青岛海湾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在北方地区建设的跨海大桥,攻克了寒冷冰冻海区建桥的诸多难题。
自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开始,我国跨海桥岛隧集群工程实现了由“0”到“1”的突破,同时开始系统践行 “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建设理念;其后的深中通道、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工程结合各自工程特点,进一步拓展“四化”建设理念,大力推行数字化、智能化建造,研发了一批现代化的大型海工船舶及装备,大幅提升了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建设的工业化建造水平,并逐步开展生态保护、节能降耗等新时代绿色公路技术创新探索实践,标志着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水平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根据相关研究,我国当代桥梁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了“学习与跟踪、提高与追赶、创新与超越”3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均有其明显技术特征和典型代表性桥梁工程,已逐步完成由桥梁弱国向桥梁大国的转变,正向桥梁强国迈进。分析表明: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工程主要以桥梁集群工程为主,与我国桥梁发展历程总体同步,并基于桥梁发展取得的第1阶段和第2阶段成就,更显著发轫于第3阶段,充分体现了“起步即冲刺、诞生即超越”的突出特点。
同样,近年来我国超长隧道和水下隧道建设突飞猛进,成绩斐然。我国长度10公里乃至20公里以上的公路隧道逐渐增多(目前已建和在建56座,其中水下隧道4 座);水下隧道蓬勃发展,目前已建和在建共约333座,其中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且沉管、盾构(含TBM)、钻爆、堰筑工法齐全(其中盾构约占半壁江山)。
相关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我国正在由世界隧道大国快速迈向世界隧道强国,其中某些领域、相关技术已达世界领先水平。我国沉管隧道总数约30座,早期多分布于内河且长度多在1公里以内,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海底沉管隧道无论在规模还是技术难度方面均实现了飞跃,充分体现了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建设在沉管隧道方面跨级超越的显著特点。我国海底盾构隧道通道建设也正基于其工法专业领域的技术积累而快速进步,目前在建海域段长度超过10公里的独立隧道大型跨海通道就有两座,充分体现了自身的独特优势,未来或将成为较深海域大型跨海通道的主角。大型海底钻爆隧道相对较少,仅适用于地质条件好的场合。堰筑法则几乎不适于大型跨海通道。
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中国公路》杂志社所有,旗下官方公众号“中国高速公路”“中国公路”拥有首发(微信公众平台原创保护标识)权利,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rym@9811.com.cn,其他微信公众号不可开启原创标识,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买球体育(中国)官方网站